花甲之年是多少岁,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见有人说花甲之年,花甲是一个名词,但是这个词的意思是指一个人的岁数称谓,古时候人们对于年龄的称呼都十分讲究,通常都不会直接说自己多少多少岁,很多朋友都不知道花甲之年是什么年纪,下面分享花甲之年是多少岁。
花甲之年是多少岁1
花甲之年,指的就是六十岁,又叫一甲子。一甲子是中国古代的纪年法,是取天干、地支组合成六十个甲子,周而复始,用以纪年。
中国古代历法是以天干地支相配来纪元。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是十天干;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是十二地支。天干地支两两相配,从甲子开始,至癸亥为止,共有六十个组合,每六十为一个循环,周而复始,所以六十为一甲子,称“六十甲子”。六十年一轮回。
古代年龄称谓:
10岁以下:黄口
黄口:儿童;小儿:小孩子。常用以讥讽别人年幼无知。
10岁:称为髻年
严格说,髫年,是指女孩。男孩则用“龆年”。两个字,读音相同,字义也一样,就是写法不同。
13-14岁:(女)称为豆蔻年华
豆蔻年华,是一个汉字成语,意思是指少女十三四岁。形容女子的年龄,也是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。
15岁:(女)称为及笄之年
及笄之年的意思及笄之年特指女子满15周岁,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。
16岁:(女)称为碧玉年华
女子16岁,称碧玉年华。出自,唐·李群玉《醉后赠冯姬》诗:“桂影浅拂梁家熏,瓜字初分碧玉年。”
30岁:(女)称为半老徐娘
徐娘:梁元帝妃徐氏,泛指妇女。指尚有风韵的'中年妇女。
20岁:(男)称为弱冠
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,表示已经成人,但体还未壮,所以称做弱冠,后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
30岁:(男)称为而立之年
而立之年,指三十岁的代称,来自先秦孔子《论语 为政》:“吾十有五,而至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。”
40岁:(男)称为不惑之年
惑:迷惑;年:年龄。不迷惑的年龄;人到四十岁;称“不惑之年”;意思是人到此时已掌握知识;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。
50岁:称为知命之年、半百
意思是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,指50岁。 知命之年出自《论语·为政》。
60岁:称为花甲
从甲子开始,至癸亥为止,共有六十个组合,每六十为一个循环,周而复始,所以六十为一甲子,称“六十甲子”。
70岁:称为古稀
稀:少。指人到七十岁。语出自杜甫《曲江》诗:“酒债寻常行处有,人生七十古来稀。”
80岁:称为杖朝之年
意思是年过八十就可以允许撑着拐杖入朝。出自《礼记·工制》:“五十杖于家,六十杖于乡,七十杖于国,八十杖于朝。”
80-90岁:称为耄耋之年
形容年纪十分大的时候。出自曹操《对酒》:耄耋皆得以寿终,恩泽广及草木昆虫。
100岁:称为期頣、人瑞
一般指一百岁老人。期是期待,颐是供养,意谓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,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。通称期颐或称百岁人瑞,常指年纪100岁以上的人。
花甲之年是多少岁2
0岁是古稀之年、悬车之年、杖围之年。
古代二十岁谓之 “弱冠”, 《论语》里面说三十岁为 “而立”,四十岁为 “不惑”,五十岁为 “知天命”之年,六十岁为 “耳顺”,七十岁 “随心所欲不逾矩”。说到七十不说了,可见七十是很高的年 岁了。八十岁及其以上年岁,古人谓之 “耄耋”( mào dié) ,百岁谓之 “期颐”( 见 《礼记·曲礼》、《尚书》孔传) 。
“六十而耳顺”,六十岁又称为 “花甲”,来自口语; 七十岁为“古稀”则来自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: “酒债寻常行处有,人生七十古来稀。”( 《曲江》) 以后,“人生七十古来稀”作为谚语一直流传下来,而 “古稀”也就成了一个有特定内涵的专用语了。
花甲之年的名词解释
花甲即一甲子,多指六十岁。我国古代多使用干支纪年法,由是天干: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,加上十二地支: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合,每一干支代表一年,如甲子年、乙丑年、丙寅年等,六十年一循环,故人们就把六十年称为一甲子,而又因为干支名号错综参互,所以人们也称其为花甲子。所以花甲之年是多少岁,花甲之年是指已经六十岁的老年人。
六十岁为什么称为“花甲”
人们习惯称六十岁为“花甲”,称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为“花甲老人”、“花甲之年”。“花甲”是“花甲子”的简称,这一名称的来历和我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法密不可分。 干支,即天干、地支。天干本称“干”,地支本称“支”,是上古时代就已出现的一种计数、计时符号。 天干有十个,即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。
地支共十二个,即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。
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(组合时单数配单数,双数配双数,如甲子、乙丑,而不能是甲丑、乙子)组合为六十对不重复的计数单位(成语“丁是丁,卯是卯”即源于此。因为“丁”和“卯”分别属于天干和地支,混误不了,所以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办事认真,毫不含糊)。组合时,以十干为主,自“甲”开始,依次与十二地支相配合。到第十支时,十干已全部配完,那么再从第一干开始与第十一支相配,依次类推下去,共得六十组,称为“六十甲子”。六十年周而复始,所以六十岁是“花甲”之年。 据考证,公元前十三世纪的商代,我国就已经有用干支记日的记载,而用干支纪年,一般认为开始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三年(公元54年)。在此以前的干支,是后人加上的`。干支纪年从东汉开始一直沿用至今。
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。计有功《唐诗纪事》卷六十六:“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,对酒曰:‘手挪六十花甲子,循环落落如弄珠’。” (赵牧)
“花甲之年”也叫“耳顺之年”又一种说法是,人的指甲根部有一道白色的痕迹,到了六十岁,随着身体的愈加衰老,这道白痕就会消失不见,故而称作“花甲”。当然也有例外的,比如身体好的人超过六十岁,白痕还在,而有的人身体衰弱,未到六十岁也有可能没有白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