头伏是几月几号

时间:2024-03-29 16:35:21
头伏是几月几号

头伏是几月几号,说到三伏天,相信许多人都不陌生吧!其实许多人不这三伏天,也分为头伏、二伏、三伏的,每个伏的时间是不一样的,下面给大家介绍头伏是几月几号!

  头伏是几月几号1

7月16号迎来头伏,头伏过后还有二伏、三伏,持续约40天时间,“三伏”位于小暑和大暑之间,是一年之中最闷热且又潮湿的时间段;

随便一动就大汗淋漓,汗水黏连着皮肤的感觉,实在太难受了,“入伏”后,全国大部分地区,将会进入持续高温模式。

  

民间关于头伏的饮食讲究有很多,例如“头伏萝卜二伏菜”、“头伏饺子二伏面”、“头伏吃只鸡,一年好身体”等,多年的地方风俗,时至今日,仍然非常流行。

老家的奶奶就特别信奉头伏吃鸡肉的说法,三伏天人体损耗大,新陈代谢加快,营养会大量的流失,吃猪肉过于油腻;

吃羊肉担心膻味,吃牛肉条件又不允许,思来想去,真不如吃鸡肉,鸡肉蛋白质丰富,味甘,性微温。能温中补脾,益气养血。

  

鸡肉是最常见的肉类之一,时常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,伏天吃鸡有讲究,最好别乱吃,可以搭配生姜一起炒,补充营养的同时,还能达到祛湿驱寒,调养体质的效果。

吃鸡禁忌

1、吃鸡要吃公鸡,必须是新鲜的鸡肉,伏天吃叫鸡,现吃现宰,“叫鸡”指的是公鸡,在某些方面,公鸡比母鸡更滋补。

  

2、年龄过久的鸡,不宜食用鸡头,鸡在长年累月的生活中,鸡头容易储存重金属。

3、不论公鸡还是母鸡,鸡臀尖也就是“鸡屁股”部分,最好扔掉,不要食用,这个位置藏污纳垢,有寄生虫、细菌、病原体的.可能性。

  

4、每一种食物都有相克的说法,鸡肉同样也有讲究,鸡肉不能与兔肉、李子、芥末同食,无益于健康。

红烧公鸡

食材:鸡肉、葱姜蒜、八角、香叶、干辣椒

调味:生抽、老抽、料酒、食盐、冰糖

1、准备一只公鸡,每个菜市场里都有卖鸡的摊位,现宰现杀的未成年公鸡最好,也可以通过民间购买一只走地鸡,土生土长的口感才好吃,处理干净,斩成小块。

  

2、鸡肉用温水泡一泡,控干水分,放入葱姜蒜、料酒、生抽、老抽,翻拌均匀,这一步也至关重要,把鸡肉的腥味去掉。

  

3、戴上一次性手套,给鸡肉来一个舒服的按摩,把调味品慢慢吸收,均匀上色,按摩五六分钟就差不多了,封好保鲜膜,放入冰箱中,冷藏半个小时,充分入味。

  

4、起锅烧油,油热放入几粒冰糖,用中小火加热,轻轻敲碎,炒出糖色以后,倒入腌好的鸡肉,翻炒一会儿,晃动锅底,加入适量的生抽、老抽、蚝油、食盐。

  

5、加入足量的开水,放入葱段、姜片、八角、干辣椒和香叶,大火煮开转小火,慢炖半个小时左右,没必要用高压锅,用普通锅就可以,如果实在掌握不准火候,可以临出锅时尝一尝,肉软烂就可以关火。

  

6、如果需要放土豆、青椒、粉皮一类的食材,可以提前十分钟下锅,按照这个方式做的红烧鸡肉,鲜香味美,鸡肉也很嫩,轻轻一咬就脱骨了,散养鸡就是好吃,肉质有嚼劲,口感不柴,营养丰富,老少皆宜。

  

技巧总结

1、可以选用一年左右的小公鸡,刚开始喔喔叫的那种,肉质劲道,口感非常好。

2、如果把握不好时间,可以尝一尝,戳一戳,肉块能轻松脱骨,就可以关火。

  头伏是几月几号2

头伏热还是末伏热

说到三伏天中哪一伏最热,就要提起民间一句俗话“冷在三九、热在中伏”,意思就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属“三伏”,而“三伏”中又以“中伏”最热。末伏过后天气渐渐凉爽。

那么为什么在三伏里是中伏最热呢?

首先因为入伏之后,地表湿度变大,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,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少,地表层的热量累积,所以一天比一天热。进入中伏,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高值,天气就最热。

另外,夏季雨水较多,空气湿度大,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,这也是三伏天闷热的重要原因。

  

在七八月份,副热带高压加强,在副高的控制下,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,使天气晴朗少云,有利于阳光照射,地面辐射增温,天气就更热。

而进入了末伏天后天气渐渐凉爽,早晚比较凉快,中午还是比较热,每个地区会有所不同。因为末伏已是立秋后,即使是俗称的“秋老虎”,白天热,早晚还是凉爽的。

三伏养生各有侧重

初伏防中暑

入伏的头两日气温极高,因此初伏的`保健重点在于防中暑。此时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,不要在烈日下曝晒或在高温环境中久留,外出应打遮阳伞、戴遮阳帽,勿做剧烈运动,保证午睡。

全天补充水分的策略应是少量、多次,还可选择淡盐水、绿茶、绿豆汤及其他清凉饮料。

若出现头晕、心悸、恶心、呕吐等中暑先兆,要迅速移至阴凉处,解开衣服,冷敷头部,饮用清凉饮料,并服用人丹或十滴水。如果是体弱多病的人或老年人、小儿中暑,则应立即送院抢救。

中伏防湿邪

伏天“湿热交加”,湿邪最易伤脾,常使人感到头昏身重,胸中烦闷,四肢无力,食欲不振。进入中伏,要格外注意饮食,既要清淡,又要富有营养易于消化,不宜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腻食物。

中伏时候天气最热,食物是祛暑湿的好帮手,可用扁豆、薏米等健脾利湿之品熬粥,或者用鲜藿香、佩兰各10克,飞滑石、焦大麦各20克,甘草3克,水煎代茶饮,均于祛湿有效。

末伏防上火

末伏是立秋后,“秋老虎”正凶时。虽然暑热天已经结束,但“秋老虎”的余威不可小视,应注意预防“上火”,并注意清心安神。

虽然早晚较凉,但白天仍旧热浪袭人,要特别注意补水,以免出现口干、鼻干、咽干、皮肤干燥等不适。另,由于热扰心神,在注意防暑降温的同时,还应有意识避开不良情绪的干扰。

三伏天养生之饮食

1、补水养生

中医理论讲究“阴阳五行”、“天人一体”,冬为阴,夏为阳,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,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,人体阳气,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趋势,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。

三伏天,人稍劳作或运动,就大量出汗,接着产生强烈的口渴感。因此,补水养生便成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。

2、多酸多甘

古代学者认为“夏季暑湿,适宜清补”。夏天酷热高温,人们喜冷饮,喝水多,导致湿气侵入人体,而外湿入内,使水湿固脾,引起脾胃升降,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,出现积水为患,引起食欲不振等。

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,暑湿对脾非常不利,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能,不宜多食,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。

并且,夏季归心,而心喜凉,宜食酸,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。如:菠萝、西瓜。

3、补气去火

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,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,表现出情绪烦躁、焦虑、易激动、失眠等,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“夏季情感障碍”。

因此,“去火”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。夏日祛火的食物,上佳选择:苦瓜、西红柿等性凉、清暑的蔬果,同时,牛奶性微寒,可以补水、滋阴、解热毒,也是“去火”良品。鸭肉更是夏季大补之良方。

  

4、新鲜干净

中医认为,胃为后天之本。夏季人们常感食欲减退,脾胃功能较为迟钝,此时不妨吃些新鲜蔬果。

新鲜蔬果营养素的构成,一般是纤维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,不仅可以有效地补充人体必须的能量和水分,其清爽的特质也会让人久食而不厌。

胡萝卜、柠檬、苋菜是其中首选;时令的野菜蔬果,多食更是大有好处。但要注意不要贪食生、冷或不洁的食物,以免染上痢疾、腹泻等。

《头伏是几月几号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